额叶癫痫
的发病率仅次于颞叶癫痫,占第二位,多为继发性癫痫,少数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癫痫。
患者发作频繁,常呈簇集性发作,每日数次、数十次,甚至多达百次。
发作起止突然,持续时间短暂,通常在1分钟以内,平均为30秒。
大多数患者在夜间发作,其中少数患者仅在夜间发作。
发作容易迅速扩散,各种发作形式可迅速继发全身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
额叶癫痫发作短暂伴轻度或无发作后意识错乱,易被误诊为功能性。
脑电图可发现一侧或双侧额部出现广泛性异常放电,反复检查可确定出致痫灶的部位与范围在一侧额叶局部。
CT或MRI检查可发现病侧侧脑室呈局限性扩大,变形或脑室穿通畸形,结合临床症状和发作过程分析则可确定额叶癫痫的诊断。
额叶主管人的随意运动、言语、嗅觉、视力、植物神经功能及精神活动等方面,不同癫痫灶位于不同脑叶区,会引起不同的癫痫症状。
1.运动皮质区发作主要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常伴有继发泛化,发作后可出现麻痹。中央前回下份的病例可有语言抑制、发音困难、对侧面部强直-阵挛运动或吞咽动作,发作常常扩散。在中央区,部分运动发作无进行性发展或杰克逊发作,特别见于由对侧上肢开始的发作。旁边中央小叶的病例发作表现对侧的强直运动。
2.额极癫痫发作包括强迫性思维、意识丧失、头和眼向对侧转、轴性阵挛抽动、跌倒和自主神经症状,有时可扩展到对侧躯干、肢体的转动,常发展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3.辅助运动区发作异常放电起源于辅助运动区,临床常表现为姿势性、单纯局部强直,如典型的击剑样姿势,常伴有发音和语言顿挫,部分复杂发作伴小便失禁。发作时脑电图显示低平节律性多棘波(16-24Hz),以及继发性泛化,常需深部电极检查。心理检查示语言障碍(优势半球)或画图障碍(非优势半球)。
常见病因为脑萎缩、脑肿瘤和脑静脉畸形。
4.扣带回发作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常以自动症开始,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情绪和情感变化、小便失禁。需行深部电极描记。心理检查和病因与辅助运动区类似。
5.眶前区发作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起始为自动症或嗅幻觉、错觉、自主神经症状和小便失禁。发作脑电图示低平节律性多棘波(16-24Hz)和继发性泛化。应行鼻咽部和眶部电极检查。病因常为外伤、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
6.额叶背外侧区发作多表现为单纯局部强直性发作,少数情况表现为阵挛性发作,伴头眼转动和言语停止,并有部分发作的自动症。岛盖区发作多表现为流涎、吞咽等口咽部症状,言语停止,上腹部先兆、恐惧、自主神经症状等,有时伴有面肌阵挛或手部麻木等。通常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头皮脑电图检查满意。常见病因同眶额癫痫。
临床实践中上述依据解剖部位划分的额叶癫痫临床表现常相互重叠,这可能由于异常放电常非局限于某一功能区,而向周围扩散从而波及多个脑功能区的结果。
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及拉莫三嗪等。病人经过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病灶只局限于额叶时可考虑额叶痫灶切除。约1/3病人发作可完全消失;1/3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减轻;余1/3病人有的无变化,有的可使轻微发作频率减少,因此手术疗效稍逊于颞叶癫痫。
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及拉莫三嗪等。病人经过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病灶只局限于额叶时可考虑额叶痫灶切除。
约1/3病人发作可完全消失;
1/3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减轻;
余1/3病人有的无变化,有的可使轻微发作频率减少,因此手术疗效稍逊于颞叶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