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癫痫频道 > 癫痫人群 > 儿童 > 【家长注意】婴幼儿的“颤动”,不一定是癫痫发作

【家长注意】婴幼儿的“颤动”,不一定是癫痫发作

2017-05-19 来源:合肥安平癫痫病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新生儿期起病,多数出现在非快速眼动睡眠,少数可见于快速眼动睡眠。单个肢体或双侧同时发生,也可累及面部、躯干、腹部。肌阵挛可单个出现或有节律地成串连续出现,成串的肌阵挛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

  记得大概半年前,当我(医生)正在门诊看低头看病人时,突然闯进来一对父母,只听到孩子的妈妈大喊:“医生,医生,快帮我看看,孩子又发作了!”

  这时,我一抬头,正好看见一个还没满周岁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用力地抖了一下,但孩子双眼却很有神地看着我,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孩子的父母十分紧张地告诉我,孩子这样发作已经好几天了,并抱歉不该打断我看别的患者,只是想让我先看一下孩子发作的样子,怕等会儿看不见。我连忙十分镇定地告诉她:“哦!没关系,孩子的发作看上去不太像是癫痫发作,你先用手机把发作时的视频录下来,等会儿排到你的号,我再给你解释。”听到我的话,家长满脸的愁容马上舒展开了。

  后来,我给孩子申请了脑电图检查,进一步证实孩子并不是癫痫发作,而是“婴儿非癫痫强直发作”,经过处理,孩子的“发作”也很快消失了。

  当前我国许多小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往往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这也会造成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存在过度关心和呵护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可能导致家长把一些孩子的正常动作现象视为异常,或将一些其他疾病的症状怀疑为癫痫发作。通过这个病例,让我萌生了写一篇关于婴儿非癫痫发作的文章,目的是想让家长对这类现象有个初步的认识,不要错怪了你的孩子。

  那么常见的婴幼儿时期的非癫痫发作有哪些呢?

  下面我将列出一些容易被误判为癫痫的婴幼儿非癫痫发作,供大家参考。

  新生儿时期的“颤动”

  新生儿时期的“颤动”指的是新生儿在唤醒刺激下的一种过度反应,往往在打开襁褓、换尿布或洗澡前出现。表现为下颌及肢体有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抖动。此时如成人用手掌轻轻按压小儿手臂时,抖动可减轻或终止,此点与癫痫发作明显不同。抖动发作时不伴有眼球异常运动,无呼吸暂停,不伴有面色改变,脑电图正常。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新生儿期起病,多数出现在非快速眼动睡眠,少数可见于快速眼动睡眠。单个肢体或双侧同时发生,也可累及面部、躯干、腹部。肌阵挛可单个出现或有节律地成串连续出现,成串的肌阵挛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检查均正常。出生2个月以后减轻,6个月前消失,不需治疗。

  屏气发作

  首次发作多见于6个月~1岁半之间,多有明显诱因,均在清醒时出现。啼哭一两声后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在呼气相,出现紫绀。有时呈角弓反张,意识丧失,甚至抽动两三下。脑电图在发作间期正常,发作期有节律性慢波。

  点头痉挛

  3~8个月小儿最多见,头部直立位时出现,缓缓地作点头状动作,头部常呈倾斜位。眼球震颤为本病特点,多为双侧性,频率快,振幅不大,可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眼震。持续4个月至数年自然缓解,不遗留后遗症。需与先天性眼震区别。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

  婴儿期发生,起始年龄2~11月,平均6个月。发作均在清醒时,咬牙、头部战栗,头微微后仰或前伸,两臂抬起,屈时握拳,全身用力战栗持续数秒钟,偶尔发出“哼哼”声,整个过程神智始终清楚,有时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发。发作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华北地区群众有时称此动作为“打嘿罗”。发作间期及发作时脑电图均正常。

  小儿良性阵发性强直性向上注视

  7~20个月间起病,突然出现双眼阵发性强直性向上凝视,发作持续2~8秒,可在数分钟内成簇出现,神智清楚,当用玩具在面前逗引时,会出现低头姿势去注视玩具。常伴有共济失调。发作时EEG正常。发作在1~2岁后消失。

  婴儿一过性阵发性肌张力不全

  起病年龄在2~8个月,表现为肌张力不全,肢体或躯干扭转,有时甚至呈角弓反张状,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发作频繁从一日数次到一月一次不等。有些婴儿表现为阵发性斜颈,称为婴儿一过性阵发性斜颈,头向一侧倾斜并且面部向对侧扭转,持续时间长短不等,脑电图正常。

  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

  又称“手淫样发作”,常见于1~3小儿,也有1岁以内发病的报道。女孩发生比男孩明显为多,“发作”均在清醒状态,两眼凝视,大腿内收,下肢和躯干做节律性伸屈动作,面色潮红、出汗等。发作过程中神智始终清楚,当改变其体位时能终止。智力低下小儿往往持续到较大年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