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痉挛症通常起病3-12个月,特征由癫痫性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和运动心理发育障碍三联征组成。由多种病因引起,是脑损伤的年龄依赖性反应,为临床最常见的癫痫性脑病,总体预后不良,应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痉挛性发作不仅见于婴儿,也见于其他年龄。
一、病因
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症状性、隐源性和特发性。
1.症状性婴儿痉挛症
指病因已找到或有器质性脑损伤。一般病因有:生前、生后和围生期缺血-缺氧脑病,脑先天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21-三体综合征,先天和后天性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和原虫等。
2.隐源性婴儿痉挛症
目前尚未找到病因和器质性脑损伤,主要包括癫痫性痉挛发生前已有运动心理缺陷,但代谢筛查和神经结构影像检查正常的患儿。
3.特发性婴儿痉挛症
特点为发病前运动心理发育正常,神经结构及功能影像学和其他症状性病因检查阴性,癫痫性痉挛和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为对称性,家族中常有特发性癫痫和热性惊厥病史,预后良好。
二、临床表现
1.癫痫性痉挛发作
突然、短暂的躯干和肢体肌肉强直性收缩,痉挛发作肌肉收缩比强直性发作快,比肌阵挛发作慢,持续时间1-5秒;多数发作呈簇集性,一次簇集性发作由3-20次痉挛组成,痉挛强度逐渐加强,达高峰后逐渐减弱,痉挛间歇期短于60秒,每天可有多次簇集性发作。发作时多数患者有呼吸改变,发作后反应力降低,出现疲劳和哭闹等。频繁性痉挛多发生在醒后和入睡前,声音和突然触击可诱发,但光诱发很少见。
每次痉挛发作的具体表现取决于受累肌肉和肌群的功能和分布。根据受累肌肉的功能,癫痫性痉挛可分为屈曲型、伸展型和混合型。
屈曲型痉挛,由全身或局部屈肌强直性收缩引起,是婴儿痉挛症的最突出特征,表现为突然点头、耸肩、上肢自身拥抱样动作和躯干在腰部折刀样屈曲;伸展型痉挛由伸肌收缩造成,表现为颈、躯干突然伸展或四肢伸展或外展;混合型痉挛表现为颈、臂屈曲和眼外展,腿屈曲半臂外展等。
癫痫性痉挛通常是对称性的,但少数病例也可能是不对称性的,如头眼偏向一侧,一侧肢体抽动更剧烈等。
部分婴儿痉挛患儿伴有其他癫痫发作类型,如强直性发作与痉挛症发作的肌肉收缩交织在一起,有时很难区别。局部性发作提示脑皮质损伤,常出现在簇集性痉挛症发作之前,也可伴随或晚于痉挛性发作。
2.运动心理发育障碍
约2/3患者在癫痫性痉挛出现前已有程度不同的运动心理发育异常,或伴随癫痫性痉挛,患儿出现运动心理发育迟滞和进行性减退,表现为缺乏目光接触、双眼不随物转动、双手握力差、中轴肌张力低和语言发育落后等。
家长在日常要多留心观察,注意婴儿的行为举止,发现有异常的动作时,要及时到专业医院检查诊断,及早发现病因,积极治疗,让婴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