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重者危及生命!6岁以下宝宝请这样预防!
进入4月,各地气温逐渐回升,本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踏青赏春的好时节,可同时也是让许多爸妈和孩子都遭过罪的“手足口病”高发季。
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进入4月,各地气温逐渐回升,本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踏青赏春的好时节,可同时也是让许多爸妈和孩子都遭过罪的“手足口病”高发季。
有些家长误认为宝宝嘴里或嘴边有小疹子是起了口腔溃疡或所谓的“上火”,而忽视了手足口的嫌疑,这很有可能会延误病情。
监测显示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病例报告数开始上升,这预示着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宝宝的急性传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肠道内的各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现查明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一定都发烧,有的可能不发烧直接起皮疹。发烧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发烧的孩子通常精神萎靡、吃不下饭,如果高烧持续不退,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患儿在3岁以下,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及心率增快,出冷汗、手足冰凉等现象,千万别犹豫,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近日,香港九龙城保良局林丁丽玲幼儿园爆发手足口病,涉及23名学童,情况稳定,无须入院。受影响的学童包括12男11女,年龄介乎2至6岁,自本月6日起陆续出现口腔溃疡、发烧及手脚出现红疹和水疱等征状。
近些年来,全国手足口病呈现了隔年高发的特点,就是隔一年就会有一个高发。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的强度将高于去年,也就是说2018年是高峰年。最近监测发现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病例报告数开始上升,这预示着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
大多数手足口都属于轻症,一般在7-10天可痊愈。少数病人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