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如何发现患儿有病症表现呢?某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言简意赅的十几个字概括,那就是:孩子痛,很痛,他不愿意进食,口水特别多!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病人群以6个月—5岁孩子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而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
手足口病:多数发热不高,热程1-2天。口部疹子、溃疡位置偏口腔前侧(唇部)及口周,同时伴发手、足皮疹(所以称为手足口病),有的患儿在臀部皮肤也可看到红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病毒类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为主,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春夏季是高发季节。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有EV-A71、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及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EV-A71和CV-A16最为常见,其中EV-A71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6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随着年龄增大发病逐渐减少。因此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