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有EV-A71、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及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数EV-A71和CV-A16最为常见,其中EV-A71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病菌通过孩子接触的一些物品进行大肆流传,如被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毛巾、水杯、玩具、食物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酷暑时节,气温会到达极值,很多地区会突破40℃,要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出行并减少户外活动或运动锻炼。着装选择长袖衬衫、长裤,戴上透气性好的帽子,多穿宽松、轻便、颜色浅的衣物出门,出门前往头部沫一点清凉油。
手足口的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很多抵抗力好的宝宝并不会发病,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而有些宝宝抵抗力差,开始多有发热表现,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2010年-2017年,我国年均报告病例206.7万例,年均发病率为152.57/10万。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3.5万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82%,年均重症率为1.25/10万;累计报告死亡3153人,年均死亡率为0.024/10万,病死率为1.91/1万。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