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通常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黏膜破损处,以及器官移植、吸入气溶胶等极少见情况。这些暴露后是有被狂犬病毒感染风险的。
什么是狂犬病暴露前预防?
在我们上面刚提到的狂犬病暴露的情况发生之前,就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即是通常所说的暴露前预防。需要注射3针,在接种当天,及第7天和21天各一针。
为什么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初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后,人体会有免疫反应,体内可以产生并维持一定滴度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一旦再暴露于疑似狂犬病动物,只需再接种两针即可使患者体内的抗体短时间内迅速回升至保护水平(即免疫记忆性应答,WHO将抗体浓度达到0.5IU/ml视为具有保护水平),足够中和进入体内的狂犬病毒,从而保护人体不会得狂犬病。
1.潜伏期太短。
人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病人为1-3个月,也有潜伏期很短的例子。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在伤口部位运动终板的密度、以及病毒进入处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比如伤口在头面部的,往往可能在发病比较快,暴露后20日左右死亡的例子不少。初次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达到保护水平抗体需要一段时间(通常7-14天)。如果进行过暴露前免疫,将在短时间将体内原有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水平提升到保护水平,有效保护人体不受侵害。
2.应对不可预期的突发状况。
比如高暴露风险人群(到狂犬病高发地区旅游、宠物主人、动物研究人员等)、遇到暴露后不能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去到偏僻地区,医疗条件不发达等)、暴露而不自知(疼痛感较小,伤口难以察觉)等。
举个例子,几年前在德国有一个相关的生存案例。在一名器官提供者被确诊为狂犬病人之前,她的肝、胰和两个肾脏被分别移植给了4个人。这4人之中,只有接受肝移植的一人最终存活下来,其余3人都在移植手术后数周内死于狂犬病。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存活的肝移植接受者在童年时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此案例可以证明狂犬病疫苗免疫持久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暴露前免疫帮助应对不可预期的突发状况。
3.简化、节省费用。
初次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达到保护水平抗体需要一段时间(通常7-14天)。往往在这段真空期内,III级暴露需要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量根据体重计算,费用约200元/10kg。而进行过暴露前预防接种的,在再次暴露后无须注射常规暴露后的5针疫苗程序,只需注射1-2针即可,而且也不用注射昂贵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整个过程大幅简化,而且节省了费用。
4.降低免疫失败率。
伤口处理、接种操作不规范等免疫程序问题,疫苗没有严格冷藏运输等疫苗因素,个体本身体质特殊,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或者免疫应答很弱,如免疫缺陷症患者,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暴露后免疫预防免疫失败。而暴露前免疫可以降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免疫失败率。
哪些是“暴露前免疫”适宜人群?主要有以下三类:
1.有机会接触动物的儿童。5~15岁的儿童被咬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他们体形小不足以吓退动物,意识不到危险而且难以逃离攻击,他们的身高使头面部(头面部因为接近中枢神经,潜伏期较其它部位短)特别易受攻击,造成发病率高。并且儿童狂犬病发病的速度快于成人。特别是狂犬病高发地区,如果有足够的疫苗供应,应大力提倡对儿童进行“暴露前免疫”。
2.持续暴露风险的对象必须接种,如狂犬病诊断、研究和生产者,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护士、医务工作者、宠物主人、动物管理员、旅行者;
3.那些意识不到暴露的人或不能及时进行暴露后处理的人
适用暴露前免疫预防疫苗:
1.免疫原性好,记忆性应答强。有文献研究数据表明,初始免疫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后,抗体水平都远远高于保护水平,且不管是时隔三年还是十年,加强1-2针都能够快速回升至当年初始免疫时的抗体水平。
2.免疫持久性好。即接种免疫后体内抗体存在的时间。有文献数据证明狂犬病疫苗初始免疫后抗体存在时间最长的是32年,使用的疫苗是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HDCV)。可长时间预防不可预期的突发状况。
3.安全性,尤其对于儿童。暴露前因为是针对完全健康人群,应选择副反应轻的疫苗。HDCV不良反应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尤其对于儿童来说,HDCV是现售狂犬病疫苗中唯一的采用人源细胞生产的狂犬病疫苗,与人抗原性一致,更适应人种属的免疫系统,无致肿瘤性,对孩子的长期影响来看,是一种理想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虽然致死率100%,但所谓“防患于未然”,暴露前接种能让它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