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出疹是怎么回事?
1、麻疹。俗称出疹子,自古以来一直是威胁我国儿童生命的常见传染病。自1965年起全国普遍采用麻疹疫苗进行预防,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但近年来有些地区仍有流行或发病。引起麻疹的致病原称麻疹病毒。病儿通过喷嚏、咳嗽、讲话或哭吵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但并不是每一位接触过麻疹患者的人都会被传染发病,只有那些易感者,即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患过麻疹,无抗麻疹病毒免疫力的人才会被传染,大多为5岁以下儿童。
麻疹是完全可预防的疾病。我国初次接种麻疹疫苗的年龄是8个月、18个月,7岁时需要再加强免疫接种,对那些当地有麻疹流行又未出过麻疹者应再加强注射1次,这样大于95%以上的接种儿童可获得有效免疫,而不会患麻疹。
2、水痘(俗称出痘、水花)。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多见于小儿,在许多地区每年都有流行,少数病情严重的可伴有并发症。目前,我国已制成水痘减毒活疫苗,并开展免疫接种,使发病人数明显下降。
病毒通过水痘病人咳嗽、打喷嚏、讲话等飞沫传播,也可经被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衣被和用具等接触传播。水痘是一种较轻的疾病,很少有并发症,大多能很快自愈,一般不需要服用药物。当病儿体温较高时,可对症处理。
3、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V71引起,以往每年都有发病,3-4月开始,6、7月达到流行高峰。主要侵犯儿童,临床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
该病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传播。潜伏期2-5天,短约12-24小时。开始为口痛、厌食、拒吃及发热。然后在口腔和皮肤出现水疱疹或溃疡。咽喉损害开始为小的周围绕以红晕的1-3mm直径水疱,不久在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类似损害,水疱迅速破裂形成糜烂和溃疡。皮疹常发生在手指和足趾背、侧面,特别在指甲周围,但也有波及手指屈面和掌趾,或大腿内侧。先见斑丘疹,后转为呈卵圆形周围绕以红晕小而清晰的水疱,有时排列成线形,水泡直径大约3-7mm,皮疹数少仅几个多至几十个,2-3天后吸收,4-7天后消退。极少数被V71感染的危重病儿,尤其是2岁以内病儿会出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后3-5天内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引起死亡。
一旦明确诊断后即应将病人隔离至疱疹干瘪为止。病人的餐具、衣物、玩具煮沸,暴晒,居室通风消毒。平时应勤洗手、晒太阳、多通风,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劳累、受凉等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就能够避免被感染手、足、口病。
(实习编辑:罗帆)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神苗):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小儿止咳糖浆: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
健客价: ¥62.5滋补肝肾,养血柔肝。用于肝肾阴虚,头晕失眠,心悸乏力,胁痛腰痛,午后低烧,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而见阴虚证者。
健客价: ¥20清肝利胆,利湿解毒。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或无黄疸)、发烧(或低烧)口干苦或口黏臭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8清肝利胆,利湿解毒。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或无黄疸)、发烧(或低烧)口干苦或口黏臭,厌油,胃肠不适,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数等;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3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2.5本品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清热解暑,去湿生津。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喉痛,湿热积滞,口干尿黄。
健客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