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起,我国再次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1~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全国报告的流感发病数稳居丙类传染病前三位,截止2019年10月全国报告了215万多例流感病例,而2018年全年报告的流感病例仅76.8万例。各级医院急诊,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人满为患,医护高呼“流感又来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颁布《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流行性感冒医疗工作的通知》,同时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和《医务人员流感培训手册(2019年版)》对流行性感冒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流感主要表现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起病急,局部症状如流涕、咳嗽等往往较轻,但是它的全身症状往往很严重,症状持续时间也更长,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流感为什么找上孩子?
冬季气温较低,温差大,骤冷骤热,气候无常,往往使小儿一时难以适应。
随意添减衣服
孩子又大多不会保护自己,常随意添减衣服,使风寒侵入体内而致感冒。寒冷的气温,可使呼吸道粘膜下血管收缩,粘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粘膜的防御屏障作用减弱,容易让病毒乘虚而入。
户外活动少
天气阴冷,小儿户外活动少,接触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的机会也减少,而紫外线可以改变病毒中核酸的生物活性,有杀灭病毒作用。
冬春季节病毒活动猖獗
日照时间短,湿冷气候可能是冬春季节病毒活动猖獗的一大根源。大气污染重,雾霾天气,一方面影响了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量,另一方面悬浮气溶胶是病毒的传播的温床。
集体环境易交叉感染
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或学校集体的环境中,一旦有人得流感或感冒,同伴或同学间容易发生交叉传染,加快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建议如下: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1.抗流感病毒药物
①奥司他韦颗粒:见下表,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②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次10mg,每天2次(间隔12小时),疗程5天。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较高,应慎用。
③帕拉米韦:小于30天新生儿6mg/kg,31~90天婴儿8mg/kg,91天~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2.儿童常用中成药
可选择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3.一般治疗
除尽早应用药物外,还需要患儿做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接种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次,每日一次,使用7天)。
3.常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儿童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