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阳子岩的家乡,人人谈肝色变。
在我的家乡,患肝病的人特别多,有的甚至全家都是乙肝,其中一小部分不幸者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为治病他们听信虚假广告,吃药无数,花钱无数,各种治肝药几乎掏空了村人的钱袋,病情却毫无起色,而患者却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多……
欧阳子岩的父母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儿女也全部感染了乙肝病毒。由于知识闭塞和无知,下一代中又有两个孩子,因为母婴垂直传播,生下来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上面场景出自2004年赵玉泓的小说《以1.2亿HBVER的名义中国第一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全球乙肝报告》显示,中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9000万人。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的接种计划,8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是中国的最后一批完全无保护地面对乙肝的孩童。他们目睹了父母在乙肝、肝硬化、肝癌这三部曲中挣扎,再想到自己也是个乙肝病毒携带者,加重了精神和家庭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如果没有得到适当治疗,20%~30%的慢性乙肝会进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在全球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因乙肝引起约为60%和80%。
携带乙肝病毒这个事实,往往成为整个家庭「因病毒」致贫的原因。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并不影响感染者的工作能力,但病毒携带者普遍被歧视。
1992年,中国乙肝防控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查,这是建国后最大规模的全人群乙肝相关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当时的1~29岁的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率(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75%——远远高于8%。
当时的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高感染区」。
柳叶刀杂志(theLancet)的《乙肝在中国》提到,在中国生活着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是全球携带者总数的1/3。
也许是挟着「十人一乙肝」的威力,中国的「乙肝大国」名号在国际上不胫而走。直到2009年,在旧金山的地铁站上仍然有用中文写的公益广告:「小心乙肝」。
乙肝,隐形的生命威胁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内脏。「肝脏上没有神经,你不会感到疼痛,很多肝癌患者发现已经是末期,无法治疗了……」
在斯坦福大学亚洲肝脏中心拍摄的慢性乙肝病人故事中,台湾演员金素梅这样提到。34岁那年,金素梅诊出肝癌,退出影坛后,她一直在呼吁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要进行常规肝脏检查。
乙肝不是一种会迅猛发作的疾病,从携带发展到肝炎至少有一二十年。很多时候,不做血检,感染者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
单纯的乙肝病毒对肝脏一般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但会产生急性乙肝炎,或者导致肝硬化、肝癌。
乙肝病毒进入肝脏细胞后,在某个时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疯狂攻击那些被病毒感染但尚算完好的肝细胞,这便是急性乙肝发作了。
肝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或是被病毒蚕食后,丧失了正常的功能,就容易形成肝硬化。
而当这类刺激持续,肝癌可能会随之而来。
作为一种嗜肝性DNA病毒,乙肝病毒必须躲过血液中免疫系统的攻击,以一定的数量成功到达肝脏后,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感染。
面对成人成熟的免疫系统,小股乙肝病毒往往很难完成传播。
作为一种经历过进化选择的古老病毒,一旦建立感染,乙肝病毒会先把存储了自己遗传信息的cccDNA储存在肝细胞的细胞核中。
即使细胞外的病毒全部消灭,储存在肝细胞中的cccDNA仍然可以为它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建立感染,乙肝病毒将很难被完全清除。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感染都会发展成慢性乙肝,很多感染发生后,免疫系统会在不知不觉中干净漂亮地把病毒解决掉。
5岁之后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仅有5%~10%会发展成慢性乙肝。
但如果是在5岁以内的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会有25%~30%的几率发展成为慢性乙肝。如果是在产前12周到产后一周内,幼儿感染乙肝病毒,会有90%的概率发展成慢性乙肝。
这就意味着,对于5岁之前的儿童,乙肝防控工作极其重要。要尽可能确保孩子们在1~5岁,尤其是刚出生时,没有被乙肝病毒入驻,这样一来孩子将来感染的几率就很微小了。
1970年,东亚乙肝病毒携带率为5%。1992年,中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从199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30岁以内的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几乎是一条平稳曲线,起伏不多,也少有峰值。
乙肝病毒的传播主要发生在5岁以内,这说明,在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中国的乙肝感染率很可能是一种持续的状态,而且,几乎没有特别大的波动。
从文献搜索中,可以看到针对武汉、通州等地的在1960~2000年间肝炎流行情况分析。这些分析显示,2000年之前的40年间,流行年份和爆发疫情以甲型肝炎为主,而乙型肝炎疫情则相对稳定。
在那40年里,这病毒不冒进也不退缩,以一种稳定的水平,跨越着代际,在每一代人中都保持着一个差不多的感染率。
这听上去像个神话。
不过,要考虑到这种病毒本身的特性——它习惯无声无息地进入宿主体内,适度又克制地进行自我复制,之后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
在这整个过程中,宿主都不会有任何症状,宿主与病毒达到一种短暂的、临时的,也是极其脆弱的生态平衡。
这么看起来,病毒与感染者达到一种平衡也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然而,在一个相当高的携带率背景下,这种稳态的脆弱与它的危险同样显而易见。
乙肝笼罩下的大国
25年前,生活在中国的1.2亿感染者,他们是如何被感染的?
作为一种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及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和性接触。医生缪晓辉告诉我,他在门诊遇到的病人,80%以上是因为母婴传播。
虽然乙肝不是遗传疾病,但在七八十年代,几乎没有母婴干预的概念,「乙肝世家」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传染病学》教材中提到,母婴传播占我国婴幼儿乙型肝炎感染的1/3。
在浙江传染病研究所的刘克洲1992年的论文中提到,当时的中国,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生出的婴儿在6个月内,有24.3%~45.0%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我问了一些在80年代出生在中国的乙肝携带者,是怎么感染乙肝的?
「应该是打针吧。小时候的卫生室,一个酒精灯,架着一个铝饭盒,里面煮着针头,有时候人太多,针头刚放进去涮涮就拿出来用了。」
「小时候打预防针,小朋友排成三排,每排用一个针头。应该是那时候被感染了。」
「不知道。」
你的家人有人是乙肝病人吗?「也不知道,我父亲在我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好像是因为肝病……」
在中国,对乙肝病毒的正式研究始于1973年。
那一年,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陶其敏教授开始研究乙肝,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检测方法。
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才全面实施了对献血员的乙肝表面抗原筛查。
在中国,从文献中,能够找到2000年北京佑安医院做的传播途径调查,调查了在此医院就诊的400名慢性乙肝患者。佑安医院的调查发现,在乙肝疫苗未使用的情况下,垂直传播占39%,母亲阳性较父亲阳性更易传染给下一代。
此外,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注射和口腔就医,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0.5%和9.8%。
1998年《实用预防医学》上的「口腔科常用钻针乙肝表面抗原污染调查」显示,当时被调查的口腔科,常用钻针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几乎有11.1%。
佑安医院的这次调查规模虽然有限,但基本反应了乙肝病毒的各类传播途径在中国所占比例。
在当时,除了母婴传播之外,大量的乙肝感染者的感染原因是,共用了消毒不彻底的针头。像口腔就医这类的医源性感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所占的比例也不容忽视。
毫无疑问,上世纪末,血液传播在乙肝的传播中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因为乙肝感染率的巨大基数,输血传染的概率并不显眼。
即使在80年代对血液全部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之后,有的血液样本呈阴性,血浆中仍能检测到乙肝病毒DNA,仍然有一定的几率令受血者感染上乙肝。
直到2014年,使用核酸检测的方法对血库中的血液进行筛查,这才完全杜绝了因正规输血染上乙肝的可能。
也就是说,直到2014年,我们才终于能用上「干净」的血源。
可以发现,乙肝是一种现代病,但它的大规模传播,往往是因为现代化进行得不够。到了近代,医源性传播成了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在学术界也是某种共识。
许多学者认为,乙肝病毒流传甚广主要发生在医学技术发达的现代。
这个悖论出现的原因是,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现代医学的很多手段能够轻易地突破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它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在没有输血、手术、打针和器官移植的蒙昧时代,由于技术上缺乏先进手段,血液的交换反而并不普遍。
《逼近的瘟疫》中提到,世界著名乙型肝炎专家唐弗朗西斯在1978~1983年曾参加了三次调查,调查美国的医源性乙型肝炎传播:
巴尔的摩一名牙医曾将病毒传播给6个病人;康涅狄格州的一名口腔外科医生在一年间感染了百余名病人;密西西比州的一名妇科医生在一年感染了3名做手术的妇女。
这位专家分析,上述的三例传播,如果能常规使用手术手套,将不会发生医源性传染。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的接触传播,这种接触可以用一层乳胶隔开。
疫苗尚未普及的20年
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可以估算出,在90年代初,美国的乙肝病毒携带率约为0.44%。而在同年代,中国的乙肝携带率超过9%。
是因为中国人,或者黄种人对乙肝更易感吗?
中国肝炎学科泰斗,病毒学家庄辉认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黄种人比白种人更易感染乙肝病毒......主要是我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率高,再加上过去不是用一次性注射器,消毒措施不严格,水平传播也较高。」
「也可能与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的毒株有关,我国的主要乙肝病毒是C基因型,它不易治愈,更容易变成肝癌和肝硬化,而美国的流行毒株主要是A基因型,相对好治。」
1963年,美国生物学家第一次发现了乙肝的表面抗原。
1967年,美国首度阐明了乙型肝炎的形成——乙肝是一种可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1972年,美国法律正式规定,每一个献血者的血样必须经过乙肝表面抗原的筛查,所有血库必须对每一个血样进行检查。
1981年,第一支大规模生产的乙肝疫苗,通过了美国食药监局FDA的审批,正式在美国上市。
根据美国CDC的数据,1987~2004年,美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下降了80%。
在中国乙肝感染者的巨大基数下,疫苗是唯一的救赎。疫苗接种,从一开始就是专业人士们的共识。然而,疫苗接种在当时的困难是一个字:钱。
1985年,中国本土的乙肝灭活疫苗正式得以获批生产。1992年,中国的乙肝疫苗接种被纳入了免疫规划管理。
换而言之,自1992年1月1日起,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6个月时,各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但当时的疫苗,是利用乙肝携带者的血清和血浆,进行纯化灭活后制成,产量低、成本高,且具有一定潜在的危险性。而且这类疫苗当时并不强制要求接种,需要家长自己支付疫苗及接种的费用。
「当时我们国家还穷」——一位乙肝领域的流行病学家这样告诉我。
这种国家负担不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年。
后来,当时的卫生部长陈敏章,在接受胰腺癌手术后,特意向当时的总理朱镕基提出了自己的遗愿:建立一个肝炎防治基金会,免费为西部贫穷的孩子接种乙肝疫苗。
在陈敏章去世那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成立。这个基金会最初的工作重点,就是为西部贫困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到2000年,相关专家联合上书国务院,建议免费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2001年11月,建议被采纳,2002年1月1日起,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17年,乙肝治疗纳入医保报销。
因为疫苗的接种,从1992~2014年,全国有大约9000万人,因为预防接种策略而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近24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
到2005年,乙肝疫苗被纳入了国家一类疫苗,全部免费接种。
在2005年的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分会上,讨论了新生儿乙肝控制目标。
曾有人在会上提到过一个要求,到2012年,把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到1%以内。
当时,考虑到中国的巨大基数,控制目标被改成了:到2012年,把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到2%,最终达到1%。
正视乙肝
疫苗接种九年后,2014年的全国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携带率已经降到了0.32%。
新的一代人至少不需要重走前人的路了。
然而,在这个时代,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越来越简单方便,但彻底祛除体内的乙肝病毒却始终未能实现。
所以,今天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处在一种很微妙的地位。
如果把疫苗接种作为乙肝大国的一个救赎,那么,目前无法根治的感染者,则是大国的一种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中指出: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炊具、感染病毒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拥抱、接吻、咳嗽或打喷嚏,均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但是流言一直未曾停止。
上世纪90年代,多项文件对乙肝携带者设置了毫无依据的职业禁入。
比如《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体检项目与标准》、1976年的《中国食品卫生法》和2006年的《食品安全法》。
对于这种情况,一位相关专家解释,那时的立法程序跟现在不同,可能未邀请肝病学专家参加,否则是不可能被写上的。
2003年,「小三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周一超,因为未能通过公务员体检,绝望杀人。
一种长久的压抑因此爆发,数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家属开始公开反对歧视。
乙肝群体的反抗,从当时的艾滋病反歧视运动中吸取了不少经验。
一定意义上,艾滋和乙肝这两大传染病,塑造了今天公众参与中国公众卫生运动的形式和样貌。
采访中,我见到了近十年来乙肝相关公民运动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1987年出生的雷闯。
从致力于消除乙肝歧视的大学生运动开始,雷闯主动公开了自己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身份。
他按照新版的食品安全法,办理食品从业的健康证,休学一年,用DV去记录招聘中的乙肝歧视……
目前,雷闯在做自己的「亿友公益」,目前亿友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消除乙肝歧视,还涉足促进药物可及性方面。
2006年,中国1~59岁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整个中国从乙肝的高流行区进入了中流行区。
「等我们这一代人去世了,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就跟西方一样了」,一个女孩这么对我说。
她是80年代生人,在外企工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她的男友对此非常理解。
「男朋友还会参加我们的反歧视活动。」
她对自己将来能生一个健康宝宝以及活得健康,很有信心。
「只要规范合理地治疗,这不是什么绝症。」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适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年龄 12 岁及以上,体重至少为 35 kg)慢性乙型肝炎(参见【药理毒理】)。
健客价: ¥539.4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169.9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
健客价: ¥79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27.9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228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适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成人和≥12岁的儿童患者,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459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68HIV-1感染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 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开始治疗HIV-1感染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不应与含有替诺福韦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联用,包括: 依非韦伦/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利匹韦林/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艾维雷韦/克比司特/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健客价: ¥106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34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30.5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31.51、HIV-1感染 2、慢性乙型肝炎。
健客价: ¥46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和12岁(含)以上儿童的 HIV-1感染。
健客价: ¥1970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60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70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52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19.5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17.5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38.5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101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28.5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湿热淤滞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脘痞腹胀,胃纳不佳,四肢怠倦,小便色黄等。
健客价: ¥27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33.5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