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足口病仍是家长最关心和恐惧的疾病之一。每年6-7月份为手足口病高峰期,孩子身上一有皮疹,家长就害怕感染上了,当然更怕的还是重症手足口,因为可能导致死亡。希望家长们看完这篇文章后,既不惧怕,也不轻视,就把它当成一个病,能治、能防。
这是手足口病吗?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在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处出现了疱疹或溃疡,比如下图所示,那就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了。出现该病时,除了以上表现,孩子还可能伴有乏力、咽喉疼痛等表现。
手足口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表现为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
口腔疱疹最多见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内侧及上腭,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手足口的皮疹表现多样,最典型的是在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在5天左右吸收,7-10天完全消失。
在手足口病时,不是严格的只有手足口臀处出现皮疹。在其他部位,比如四肢处出现皮疹时,也可能是手足口病哦,如下图。
手足口是怎么引起的?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导致手足口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在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毒。
患儿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中招。
警惕重症手足口病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及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站立或坐立不稳。
●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出冷汗、皮肤发花
尤其3岁以下小儿,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重症手足口病先出现发热和神经系统异常,所以,只要孩子38.5℃大于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就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医。
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98%以上)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的。所以,我们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
而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家长识别出来症状后,立即送医院,之后用药由医生根据孩子病情进行治疗。
关于手足口病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研制出了世界上唯一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准确的说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疫苗只对肠道病毒71型有预防效果,保护效率为90%左右,对于其他20余种肠道病毒没有预防效果,所以,大家也不要以为接种了这个疫苗就不患手足口病了。虽然该疫苗只针对一个类型,但这个类型是最关键的类型,在我国,至少一半的重症手足口病是这一型引起的,大约90%以上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是由于这一型导致的,所以接种非常有必要。
6月龄之上,5岁12月龄以下的孩子可以接种该疫苗,一共2针,间隔至少1月。另外,我们建议越早接种对孩子的保护作用越好,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因为越小的孩子,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越大。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
与其生病后治疗,不如做好预防不生病,减少宝宝痛苦。
1.勤洗手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孩子们喜欢到处乱摸,手上就会有肠道病毒,之后手抓食品时,或者孩子吃手玩时,就会感染生病。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多是无症状感染,但是有传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上存留着,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2.注意食品卫生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肉类上会含有肠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3.保持口腔卫生保持清洁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4.生病后要隔离建议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里面,至少需要隔离2周。
5.做好消杀、通风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6.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的密度也高,所以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一定不要凑热闹,别带孩子去拥挤处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