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其它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 特征表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 特征表现

2019-04-08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其发病率高,而且易引起暴发流行。带菌者与患者为其传染源,病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身体以后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可是有季节性的,北方的天气常在冬季高发,而南方的天气多是冬春两季高发,儿童是易感者,大人,老人也是有可能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对人体有比较大的危害性,应给予高度重视。那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哪些特征说明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疑似病例为发生在冬春季节和流行地区,在发病前1周与流脑病人有明显的密切接触史,尤其是儿童突然出现寒战与发热、呕吐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神志改变者。

流脑感染的发病机制

病原菌自鼻咽部侵入人体,如人体健康或有免疫力,则可迅速将病原菌消灭,或成为带菌状态。一般估计1000~5000人次感染可产生一次临床感染。免疫力不强,主要是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是引起临床发病的主要因素。细菌的毒力亦是一个重要因素。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的毒力因子有荚膜、菌毛和内毒素。荚膜能抗吞噬作用,菌毛可黏附至咽部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利于进一步侵入。

病菌侵入机体繁殖后,因自溶或死亡而释放出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坏死、出血,故出现皮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败血症时,因大量内毒素释放可造成:DIC及中毒性休克。A,B,C群的致病力就较其他各群为强。B和C群中的2型和15型亦较其他各型易于致病。研究表明,先天性或获得性IgM缺乏或减少,补体C5~C8的单个先天性缺乏均是引起临床发病,甚至是反复发作或暴发型的原因。

以上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传染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对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高发期间,要注意保持均衡饮食营养,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