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毒入侵,干扰素是机体捍卫健康所“派出”的最为关键的细胞因子。美国东部时间7月27日上线的最新一期《细胞》(Cell)杂志刊登了浙大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课题组筛选出一种蛋白分子,它能大大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从而促进机体对各类病毒的抵抗能力。
该发现为机体抗病毒免疫的效应机制提出了新观点,也为有效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药物研发靶标。论文《甲基转移酶SETD2介导的STAT1甲基化促进了干扰素抗病毒效果》第一完成单位与通讯作者单位均为浙大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干扰素的关键作用在于,它有点像发号施令的“广播站”,在病毒入侵时能调动多种细胞参与抗病毒免疫,从而激活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它是机体建立抵抗病毒感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防线。在干扰素信号调控异常的情况下,会导致炎症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
目前,人们利用I型干扰素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然而,其总体效率较低,治疗效果亟待提高。科学界认为,全面深入认识干扰素抗病毒效应的具体机制以寻找有效防治病毒感染的免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通量RNA干扰筛选,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博士生陈坤等发现: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能够直接放大干扰素的“信号”,它直接催化干扰素下游信号蛋白分子STAT1的甲基化,调动更多的细胞参与抗病毒反应,促进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功能。
研究团队发现,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表达对于干扰素抵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发挥至关重要。而当在小鼠的
肝细胞中特异性敲除SETD2基因,干扰素抑制HBV体内复制的效应就会降低。
近年来,生物医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探究表观
遗传学机制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如何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该研究揭示了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在促进干扰素抗病毒效应中的重要功能,为临床上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的研究靶标。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扰素效应信号的调控网络,揭示了SETD2分子直接催化信号蛋白STAT1甲基化修饰的新机制,为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介绍,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973项目等的资助。
Highlights
SETD2isacriticalamplifierofIFNαantiviralimmunity
LossofSETD2inhepatocytespromotesHBVinfectionand,consequently,liverdamage
STAT1methylationonK525isnecessaryforitsphosphorylationandactivation
SETD2enhancesantiviralimmunitybydirectlymethylatingSTAT1onK525
Summary
Interferon-α(IFNα)signalingisessentialforantiviralresponseviainductionofIFN-stimulatedgenes(ISGs).Throughanon-biasedhigh-throughputRNAiscreeningof711knownepigeneticmodifiersincellularmodelsofIFNα-mediatedinhibitionofHBVreplication,weidentifiedmethyltransferaseSETD2asacriticalamplifierofIFNα-mediatedantiviralimmunity.Conditionalknockoutmicewithhepatocyte-specificdeletionofSetd2exhibitenhancedHBVinfection.Mechanistically,SETD2directlymediatesSTAT1methylationonlysine525viait
smethyltransferaseactivity,whichreinforcesIFN-activatedSTAT1phosphorylationandantiviralcellularresponse.Inaddition,SETD2selectivelycatalyzesthetri-methylationofH3K36onpromotersofsomeISGssuchasISG15,leadingtogeneactivation.OurstudyidentifiesSTAT1methylationonK525catalyzedbythemethyltransferaseSETD2asanessentialsignalingeventforIFNα-dependentantiviralimmunityandindicatespotentialofSETD2incontrollingviralinfections.
曹雪涛,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1990年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2010年于第二军医大学担任免疫学教研室讲师、教授、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兼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8月~2011年8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5年11月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从事天然免疫与免疫调节基础研究、免疫治疗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Immunology、CancerCell等发表SCI论文230余篇,SCI他引6000余次。兼任亚大免疫学会联盟秘书长(2012-2015担任主席),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CellularandMolecularImmunology共同主编、任JournalofMolecularMedicine、GeneTherapy、CancerImmunologyResearch副主编,任Cell、AnnualReviewofImmunology、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ScienceAdvances、eLife、CellResearch等编委。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3)、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得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首届树兰医学奖成就奖、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培养的12名博士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首届中国研究生教育特等奖(2014)、Nature杰出导师终身成就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