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治疗方法 > 传统中医对荨麻疹认知与治疗

传统中医对荨麻疹认知与治疗

2018-06-21 来源:蕁麻疹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国古代并没有“荨麻疹”这个病名,而属于“瘾疹”范畴。各个地方根据病因、症状特点、皮损特征也有着各自的名称。

 中医荨麻疹病因: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的“瘾疹”、“风蓓癗”的范畴,有鬼饭疙瘩、风疹块、风矢、白疹、赤疹、逸风等诸多名称。中医不同派别或医师,认为病机或为禀性不耐、或为外邪侵袭、或为饮食失调、或为七情内伤、或为卫外不固等;诱因或为风邪客于肌表,或为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为情志内伤、冲任失调、肝肾不足,故使风邪气血相搏结于肌肤,或为气血不足,虚风内生。中国古代并没有“荨麻疹”这个病名,而属于“瘾疹”范畴。各个地方根据病因、症状特点、皮损特征也有着各自的名称。
 
(1)依据病因命名的多与风邪有关,如“风骚隐疹”、“风乘疙瘩”、“风蛋”、“瘩”、“风疹块”、“风矢(风尸)”、“风疹瘙痒”等。
 
(2)依据症状命名多强调速发速止的特点,如“痕渗”、“鬼饭疙瘩”、“游风”等。
 
(3)依据皮损多依据皮损的特点,如“赤疹”、“白渗”、“白婆瘼”、“血风”等。
 
除了各地俗称还在诸多医书有所记载并命名,“瘾疹”一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病名多表明病因,在中国古代对于此病早有研究及记载,并指出风、寒、署、湿、燥、火等外邪是“瘾疹”(荨麻疹)发作的常见诱因。其中六淫之中又以风邪致病最为多见并有如下多种可能。
 
(1)《黄帝内经》早已有“风为百病之长”,且“善行而数变”的表述并与实际生活中“瘾疹”(荨麻疹)起病急快,骤然而生,又快速消退的发病特征极为符合。
 
(2)《医学入门?卷四外感类》指出:“赤疹因天气燥热乘之”,认为“瘾疹”(荨麻疹)因燥热之气外袭肌肤而发。相反《诸病源候论?风瘙隐胗候》中称:“若赤瘆者,由凉湿折干肌中之极热,热结成赤珍也。”认为人体之热本应向外发散,若因外受凉湿不能外散则结成痒疹。
 
(3)《疡科选粹?隐疹》云:“赤疹起卒如蚊咬,烦极瘙之,一逐手而起,因于闷热。”此意为荨麻疹可因燥热汗出复感风邪;《医学入门?卷四外感类》:“赤疹因天气燥热乘之……多因浴后感风,与汗出解衣而得。”
 
(4)《证治要诀?疮毒门》谓“有人一生不食鸡肉及鱆鱼动物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脾风”,可见疹块与脾有关。
 
(5)还有认为本(根源)是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气失固。标(诱因)为外有虚邪贼风侵袭,或由鱼虾、辛辣、膏粱厚味化热动风,或因七情变化,或因虫积、异味等因素诱发。
 
中医常见荨麻疹治疗:
 
外治:
 
治疗方法各家不一,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林星华用靳三针结合拔罐治疗慢性尊麻疹,主穴腹三针(中脘、天枢、关元)、神阙,配穴曲池、血海、足三里等;
 
何洁茹应用围针治疗慢性專麻疹,自皮疹边缘向中心围刺,在围针基础上加用体针,皮疹发于上半身者,加曲池、合谷:发于下半身者,加血海、足王里、三阴交:发于全身者,加风池、大椎;
 
孙朝辉辨证选用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等麻疹。外感风邪选风市、肺俞、外关.血虚选三阴交、血海、足三里:胃肠积热选曲池、大椎、外关、足三里等;
 
刘燕婷等采用中药全身熏蒸治疗慢性尊麻疹(防风20g,艾叶20g,苦参30g,荆芥20g,白鲜皮20g,蛇床子20g,乌蛇30g);
 
郑建宇穴位自血疗法配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主穴:曲池、血海、膈俞、足三里。配穴:卫外不固加肺俞;气血两虚型加脾俞;血淤阻络加巧俞。
 
另外还有敷脐疗法、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治疗、穴位埋线疗法、放血疗法、电针治疗等。
 
内治:
 
卢传坚教授认为应从肺脏论治,慢性荨麻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病原因于内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脾虚生湿,究其根源,为肺脾气虚,治疗需标本兼固,以益气固表、健脾渗湿、疏风止痒为法,还需三因制宜,常用参苓白术散或玉屏风散加减;
 
赵晓冬等用归风汤治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治疗组口服"归风汤":黄芪20g、当归15g、川穹、荆芥15g、防风15g、熟地黄20g、白芍15g、桂枝10g、白术15g、柴胡10g、鸡血藤30g、甘草10g;
 
温成平教授认为荨麻疹发病多由感受风邪,侵袭肌表,致水湿、淤血内停,产生伏邪,郁于皮肤,瘙痒益甚。治疗上以固表柱风、运脾除湿、活血化淤、凉血解毒为主;
 
张传文湿热雍盛型用茵陈、茯苓、白术、陈皮、黄柏、甘草各10g,扼子15g,苍术、枳壳各8g,薏苡仁20g,泽泻、地骨皮各6g;
 
卫表不固型用防风20g,炙黄茂30g,白术、甘草、金银花、丹参各10g,黄芪9g、荆芥8g、浮萍6g、威灵仙9g;
 
气血两虚型用桂枝(去皮)10g、芍药12g、生姜10g、大枣3枚、甘草10g、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8g、茯苓15g、生姜6g、薄荷6g、党参10g;
 
冲任不调型用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8g、生姜6g、薄荷6g、炙甘草g、艾叶6g、熟地10g;
 
阴虚血燥型用生地黄10g、熟地黄15g、牡丹皮8g、紫草6g、当归10g、赤芍8g、桃仁10g、红花5g、白蔡黎12g、荆芥10g、蝉蜕6g、甘草10g。
 
除各家以外还有医书记载有诸多治疗方法,如《神农本草经》言:“充蔚子......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
 
《千金要方》:麻黄汤:麻黄、升麻、葛根、射干、鸡舌香、甘草、石膏;
 
石南汤:石南、干姜、黄芩、细辛、人参、桂心、当归、川穹、甘草、干地黄、吴茱萸、麻黄;
 
地榆汤:地榆、苦参、大黄、黄芩、黄连、川穹、甘草;
 
五香枳实汤:青木香、麝香、鸡舌香、薰陆香、沉香、防风、秦艽、漏芦、麻黄芩、白蔹、麻黄、枳实、大黄;
 
治风瘙瘾疹外用方:
 
白术、戎盐、矾石、黄连、黄芩、细辛、川穹、茵芋;
 
马蔺子、蒴、巩石、充蔚子、蒺藜子、茵宇、羊桃、扁竹;
 
蒴、防风、羊桃、石南、茵芋、芫花、蒺藜、矾石;
 
蛇床子、防风、生蒺藜;
 
大黄、升麻、黄柏、当归、防风、芍药、黄芩、青木香、甘草、枫香、芒硝、地黄汁。
 
《圣惠方》
 
鸟蛇散:鸟蛇、天麻、羌活、白鲜皮、桂心、麻黄、秦艽、牛蒡子、甘草、枳売、蒲黄、蔓荆子、川穹、当归、藁本、白僵蚕
 
苦参丸:苦参、芒硝、牛蒡子;
 
荆芥散:荆芥、牛蒡子、蔓荆子、天麻、人参、黄芩、防风、乌蛇、独活、赤茯苓、苦参、枳壳;
 
羚羊散:铃羊角、防风、枳壳、白蒺藜、大黄、玄参、乌蛇皮、甘草、秦艽。
 
《圣济总录》
 
乌蛇丸:乌蛇、干蝎、白附子、天麻、防风、麻黄、五灵脂、白茯苓、人参、槟榔、肉豆蔻、牛黄、白僵蚕、阿胶、天南星、肉桂;
 
防风散:防风、杏仁、白僵蚕、炙甘草;
 
天雄丸:天雄、防风、牛膝、肉桂、干姜、细辛、人参、栝楼根、白术。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加味羌活饮:羌活、前胡、人参、桔梗、甘草(炙)、积売(麸炒)、川穹、天麻、茯苓、蝉蜕、薄荷;
 
加味乌荆丸:川乌、荆芥穗、当归、薄荷;
 
曲术汤:白术、神曲、甘草。
 
《丹溪心法》铅红散。
 
羚羊角散(《普济方》卷四):羚羊角、大黄、玄参、乌蛇、防风、秦艽、枳壳、白蒺藜、甘草;
 
地龙散(《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地龙、穿山曱、朱砂、紫草;
 
当归饮子(《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当归、白芍、川穹、生地、白蒺藜、防风、荆齐、何首乌、黄芪、炙甘草、生姜;
 
丹参散(《证治准绳?疡医》丹参、人参、苦参、雷丸、牛膝、防风、白附子、白花蛇、甘草;
 
枳壳浸酒(《证治准绳?疡医》):枳壳、秦艽、独活、肉苁蓉、丹参、蒴藋、松叶;
 
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块》):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穹、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
 
补中益气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四物消风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生地、当归、白芍、川穹、防风、荆芥、白鲜皮、蝉蜕、薄荷、甘草;
 
消风散(《外科发挥》):荆芥、甘草、陈皮、人参、白僵蚕、茯苓、防风、川穹、藿香、蝉衣、厚朴、羌活;
 
加味逍遥散(《外科枢要》):炙甘草、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丹皮、山栀;
 
栀子清肝散(《病疡机要》下卷):柴胡、栀子、丹皮、茯苓、川穹、芍药、当归、牛蒡子、甘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