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手足口病整体进入高流行阶段,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和南方省份的流行水平总体高于北方地区。
引起手足口病病原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多达20余种,目前仅成功研制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尚缺乏引起手足口病其他病原的疫苗。
除积极接种EV71疫苗之外,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建议家长和儿童要做好日常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定期对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进行清洗;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水痘
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
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此外,若妊娠期感染水痘,可引起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
家长若发现儿童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消毒处理,并做好病情监测。
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水痘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防止手足口病、水痘的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