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活跃,相应病原所致疾病也将进一步增多。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夏天容易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并教大家该如何来预防。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多先呈水样便,后转为粘液或脓血便,症状较重者或儿童病例中一部分可发展成中毒性菌痢,危及生命。该病主要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感染对象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及成年人。
该病在预防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不吃不卫生、不洁食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牛羊等各种饲养动物。
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2、经消化道感染;3、经呼吸道感染。人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多汗、肌肉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等,男性可患睾丸炎造成不育,孕妇患病可致流产。
预防措施:1.从事家畜养殖、屠宰、皮毛加工、挤奶、肉类和乳制品加工销售等人员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要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服严禁穿出工作场所或拿回家,工作中禁止吸烟、喝水和吃东西,工作后注意洗手。一旦出现长期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多汗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也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检测。
2.牛羊肉烹调熟透后食用,特别在吃涮火锅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案板和操作容器一定要清洗并用热水烫洗,必要时消毒;不吃来源不明或未煮熟的家畜内脏和奶制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摄入被细菌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原体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主要病原体为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其次为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杆菌等。不同中毒机制的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通常不同,感染型中毒一般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通常伴有发热;而毒素型食品中毒除了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还可表现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很少有发热症状。
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性皮炎型等5个类型。其中,脏器损害型最为严重,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在病程中或会出现假愈期,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鉴别毒蘑菇不容易,毒素也不能通过烹调、加工而被破坏,许多毒素甚至无法检测,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
肠道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在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污染,而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污染,同时温度较高又给致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民预防的重点为: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注意冷藏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煮熟的食品立即食用,需贮存冷藏时,应生熟分开;储存过的食品食前需彻底加热;保持厨房、食品容器等的清洁卫生;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处理及食用食品时需反复清洁双手;此外,发生腹泻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