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感冒
概述
小儿流行性感冒主要指发生于婴幼儿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当人群对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尚缺乏免疫力时,可酿成世界性大流行,其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病因
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1.免疫力低下
小儿容易患感冒,首先与他们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小儿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早产儿、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的小儿,比如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患有先天免疫性疾病时,护理稍有失误就会发生感冒。
2.喂养方式不当
小儿容易患感冒,与家长喂养方式不当也有关系。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缺铁、缺钙或维生素及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小儿机体的抵抗能力。身体缺乏维生素A,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减少、消失,腺体失去正常功能,溶菌酶和分泌的免疫抗体明显减少,屏障功能减退,会导致感染发生。而钙摄入不足可致小儿佝偻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易受病毒、细菌感染。低钙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这些都是导致感冒的原因。
3.不良的周围环境
有的小儿家庭居室条件较差,阴暗潮湿;有的室内温度过高或太低;有的家庭喜欢终日将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有的家庭成员嗜好吸烟,加上房内生火,烟尘污染严重。环境不良、空气混浊,对呼吸道危害甚大,是诱发感冒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或过少,结果不是出汗就是受凉,很容易诱发感冒。
4.缺乏室外锻炼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或重视不够,不少小儿缺乏户外活动。如中国北方及寒冷季节时间较长的地区,小儿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很少有机会在户外活动;有的家长溺爱小儿,将小儿成天关在空调房间内。这些小儿一旦受点凉,就无法适应,极易发生感冒。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约数小时至1~2天。
2.临床症状
小儿患流感时其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在婴幼儿则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不易区分,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患儿常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伴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及鼻出血,体温波动于38~41℃,可有高热惊厥。幼小婴儿可有严重的喉、气管、支气管炎伴黏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
诊断
由于流感的表现与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无十分明显的特征,因此最初发生的病例不易诊断,需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原学检验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
儿童流行性感冒,需要使用适合孩子的药物,不能随意使用成人药物,且用药剂量需要严格遵医嘱。
1.物理治疗
对4岁以下小儿感冒采用多饮水、多休息和其他一些物理方法,比如物理降温、冲洗鼻子、注意通风等方法,同样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论是儿童用药还是成人用药,有一个永恒的原则一定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如果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注射。
2.药物治疗
要使用适合儿童的感冒药。
重在预防
1.根据天气给儿童穿着合适的衣物。
2.多进行户外活动。
3.注意饮食均衡。
4.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儿童感染流感主要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反复感染以及久病不愈。卓异盛乳清蛋白含有多种免疫活性成分,不仅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治疗缩短病程的作用,还可以预防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