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不少病菌也活跃起来。儿童免疫力低,容易遭受病菌侵袭,因此儿童在春季易得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刚刚趋缓的流感,报告病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然而,作为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仅有2%。接种疫苗这一最有效的防病手段,为何乏人问津?专家表示,公众对于流感疫苗的认知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一类比二类疫苗更安全
据一项题为《中国家长疫苗态度》的网络调查显示,83%的家长会选择免费疫苗,17%的家长则倾向于选择自费疫苗,两项选择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大多家长认为一类疫苗比二类疫苗更安全。约55%的家长不了解疫苗划分一类和二类的依据,认为是按医学标准划分的。约33%的家长并不清楚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另一项疾控系统的调研显示,儿童未接种疫苗的原因主要是家长担心疫苗不良反应,其次对疫苗了解不够,感觉孩子身体好不需要接种疫苗。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多年轻父母对二类疫苗有了较好的认知,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对儿童常见疾病有确切预防效果的疫苗,接受程度较高,致使部分“明星”疫苗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
误区二:二类苗针对疾病危害不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介绍,从过去多年的疫苗不良事件看,疫苗信息传播存在不科学、片面甚至误导的情况,这不仅让公众感到恐慌,更大的危害是让很多本该接种疫苗的儿童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为一些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隐患。
目前,我国市面上有46种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其中14种一类疫苗因为是免费接种,其接种率相对较高,其余二类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
专家指出,一类和二类的区分不是以疾病的危害性作为分类标准,更不是以疫苗的接种效果或者安全性来区分。其中有的二类疫苗预防的传染病,有可能危害更大。例如,流感因其病毒基因易变异,年年季节流行,是世界卫生组织开展全球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监测的唯一传染病。再如,肺炎球菌性疾病及疟疾是世卫组织极高度优先推荐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那为什么预防如此重要疾病的疫苗,尚未被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一类疫苗呢?主要原因是疫苗的成本高,价格相对较贵。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加强,现在的二类疫苗将来有可能变为一类疫苗。实际上,有条件的城市已率先将部分二类疫苗列为一类疫苗。例如,北京早已对60岁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而该疫苗在其他省市还是自费疫苗。此外,在我国,从国外进口的疫苗基本都是自费疫苗。
误区三:疫苗100%有效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的目标,首先就要减少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的威胁,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段,所以做好预防接种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意义重大。
为此,去年底,有主流媒体组织编写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传播指南》,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做了科学阐述和解读。参与该《指南》编写的北京儿童医院姚开虎教授介绍,很多家长普遍认为接种某种疫苗就能100%预防这种疾病,这种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疫苗的有效率与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受种者自身体质差异有较大关系,和药品一样,不能保证对每一个受种者都安全有效,但能保护绝大多数人接种后产生预防,即便有不良反应,大多也是轻微的。
此外,还有一些公众认为,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好。其实,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专家呼吁公众能正确认识疫苗及相关知识,提高预防接种的整体水平。
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是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抗体。
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如针对轮状病毒感染产生的就叫轮状病毒抗体,二针对结核杆菌产生的就是结核杆菌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旧存在体内,如果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入侵时,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是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是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是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婴幼儿出生后必须要进行接种,接种一类疫苗使免费的。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等疫苗。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
自费疫苗,国家没有强制规定必须接种,可以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选择接种或者不接种。国家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给宝宝接种二类疫苗。
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1、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1)接种疫苗前家长要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有疾病或是明显不适如发热、咳嗽、腹泻等,及时跟医生反馈可以选择性延期接种。
(2)接种当天仔细阅读相关疫苗的“知情同意书”。
(3)尽量不要空腹或饥饿时接种疫苗。
2、接种后注意事项
(1)接种完疫苗需要留观30分钟,观察期间尽量不要进食,观察有无急性过敏反应。离开之前还应检查接种部位有无渗血,局部有无红肿。
(2)注射当天建议尽量不要游泳或是洗澡。
(3)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或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吃热东西。
接种疫苗绝对不可以提前,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推迟延后。如需要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计划免疫疫苗,应尽量选择不同部位。
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水平不一样,产生抗体持久性也不一样。为保证预防疾病的抗体水平和持久性,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多剂次。
卡介苗
用于预防结核病。宝宝出生后,医院就会分别给宝宝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并直接办理预防接种证。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婴幼儿于2、3、4月龄时各接种(口服)1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5-2周岁和4周岁时各进行1次加强免疫。(该疫苗属口服活疫苗,切勿加在温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服用时只可用凉开水送服)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
婴幼儿在3、4、5月龄时各接种1剂量,免疫程序规定两剂次间隔的时间不少于28天,1.5-2周岁加强免疫1剂量,6岁时加强免疫1剂量。
麻疹减毒活疫苗
婴幼儿于8月龄接种第1剂,4周岁时加强免疫1剂量。
乙肝疫苗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注射第2、3针。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分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不同。乙脑减毒活疫苗,婴幼儿满8月龄接种1剂量,满1.5周岁-2周岁和6周岁时各加强免疫1剂量。乙脑灭活疫苗,婴幼儿满8月龄接种2剂,2剂间隔7-10天;1.5-2周岁、6周岁时各加强免疫1剂量。
甲型肝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有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剂型,其免疫程序不同:甲肝减毒活疫苗:儿童满1.5-2周岁时接种1剂。灭活甲肝疫苗:儿童满2周岁接种首剂,间隔6-12个月后加强免疫再接种1剂,共两剂。
风疹疫苗
儿童满1周岁时接种1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婴幼儿满6月龄后接种两剂,两剂间隔3个月,3周岁、6周岁时各加强免疫接种1剂。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婴幼儿2月龄、4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1剂,满1周岁后再接种1剂量。
水痘疫苗
儿童满2周岁接受免疫1剂。
流行性感冒疫苗
儿童满6月龄后即可接种,但6月龄-12周岁的儿童只可使用裂解型流感疫苗和亚单位型流感疫苗。全病毒型疫苗严禁接种于12岁以下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有效保护期限约为1年,所以,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接种。
Tips: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有效记录凭证,当儿童入托,入校,入伍或将来出入境时均需查验接种证,所以宝爸宝妈们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