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其它 >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

2017-10-12 来源:儿研所感染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急性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急性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

  急性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急性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本病全年均有发病,但多流行于夏秋季节。

  一、病原学

  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

  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分为A、B、C、D4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见下图。

  菌群分布与变迁随国家、地区、年份的不同而异;国内流行菌目前以B群(福氏群)为主;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菌痢病原菌中,D群(宋内菌)占95%以上。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

  因急性非典型患者症状较轻、生活行动如常、容易被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所以此型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调查表明,非典型患者传染性为典型患者的1.5-2.7倍。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等方式,经口感染。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同型菌痢病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与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故易于重复感染和多次发病。

  流行特征

  全年均有发生,夏秋两季多见。

  发病率一般在5月份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但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因南北气候各异,时间会略有不同,比如广州从3月份开始、5-6月份达高峰、至11月份才下降,北京7-9月发病占全年总数的46.5%-80%以上。

  三、发病机制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病原菌数量多时,志贺菌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后,在上皮细胞内繁殖,随之侵入邻近的上皮细胞,然后进入固有层继续繁殖,并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

  除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外,尚可引起固有层小血管的循环障碍,使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形成浅表性溃疡,因而产生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便和脓血便等。

  四、病理改变

  病变常累及整个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显著;严重时全部大肠和回肠下段均被波及。

  其病变以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炎症,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分泌大量渗出物,间有微小脓肿。

  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溃疡深浅不一,但限于黏膜下层,故肠穿孔和肠出血少见。发病后约1周,人体产生抗体,溃疡逐渐愈合。

  肠道内病变部位,由于菌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志贺菌痢疾主要病变是结肠炎,宋内菌痢疾以小肠炎及胃肠炎较多见,福氏菌痢疾则为小肠结肠炎。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A群志贺菌感染症状较重,C群(鲍氏)较轻,B群(福氏)介于两者之间,且易转为慢性。1、普通型: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体温38-39℃,腹痛、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初为糊状或稀水样便,逐渐转为黏液或脓血便,量不多,里急后重明显。治疗得当,多在1-2周内痊愈。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病程数日,可不治自愈,亦可演变成慢性。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六、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粪便检查结果(粪便常规、粪便培养)即可做出诊断。

  七、治疗

  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注意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高热时给予退热、脱水时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等。

  2、抗菌治疗根据当时、当地流行菌群及药敏谱与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成人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儿童首选三代头孢菌素。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