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传染病新闻 > 同染霍乱,证不同方不同,中医同病异治真是绝!

同染霍乱,证不同方不同,中医同病异治真是绝!

2017-07-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西医看来,是啥病用啥药,千人一方,基本没有差异,讲究的是辨病论治。中医讲究有是证用是药,因证而异,即使同为消化性溃疡,其证千变万化,据此分别治疗,可谓一人一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究的是辨证论治。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教授主持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科研项目,研究初步发现黄芪建中汤对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消息传出后,北京协和医院遂用黄芪建中汤进行临床观察,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协和医院转而向北京中医学院求教,赵绍琴来到该院会诊,查方后发现,在全部14例住院的溃疡病人中,仅有2例适合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其余病人则改用其他方药,所处之方各不相同,有失笑散、金铃子散、左金丸、逍遥散、六君子汤等。协和医院的医生大为惊奇,认为同一种病却用多种方药治疗,简直不可思议。然而两周后复查,14名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有的已经接近痊愈,这是中医同病异治原则的体现,即中医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

  在西医看来,是啥病用啥药,千人一方,基本没有差异,讲究的是辨病论治。中医讲究有是证用是药,因证而异,即使同为消化性溃疡,其证千变万化,据此分别治疗,可谓一人一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一直有人孜孜以求致力于研究治疗某某病的特效方、特效药,试图以一方一药包治某某病,其实从根本上就未明白中医治病的辨证原则。

  曹颖甫先生说:“治病之法,愚者察同,智者察异。”(《伤寒发微》)清·曹仁伯说:“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中有说不尽之妙。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大约工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琉球百问》)。也是说的这个理儿。

  “大约工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医家学的就是这种眼光。“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看不出同中之异,恐怕就像协和医院欲用黄芪建中汤统治溃疡病一样。下面举例验证“智者察异”这一点。

  夫妇同病药不同——名医冉雪峰先生以辨证精细、“析入微芒”而为人称道。某年,武汉流行霍乱,有夏姓夫妇二人均受染易。同一天发病,症状都是大吐大泻,汗出,四肢厥逆,六脉俱无,腹痛转筋,症状相似,似乎病情相同。但冉氏细心诊查,发现一个是苔白津满,不多饮水,喜热,吐泻之物不很臭。另一个则是苔黄津少,大渴,饮冷不休,吐泻之物甚臭。因而考虑为一人偏寒,一人偏热。前者用四逆汤温补,后者用甘露饮清热。三剂后,夫妇吐泻均止,四肢转温,六脉皆出,二人均获痊愈。

  《内经》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是说像霍乱之类的“五疫”之病,互相传染,症状都是相似的。但治疗却不一定用相同方药,原因就在于同病异治的辨证精神。如本案夫妇同患霍乱,同时染易,“症状相似,似乎病情相同”,应该可用相同治法。但冉雪峰辨证“析入微芒”,察出同中之异,“一人偏寒,一人偏热”,据此同病异治,均获良效,这也正是中医治病不同于西医的高明之处。

  两次失眠治有别——有徐姓巨商,患有失眠症,甚则终夜难以合目。前医屡进养心补血之药,迭治罔效。其人经营棉纱,日夜操劳,观其面色苍白,神采却不稍减,双目隐现红丝,脉来双关弦长。名医范文甫据此谓曰:“夫子之症,形之有余,脉气亦有余,何可再用补剂?当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投以活血理气的血府逐瘀汤,一服即入睡泰然,连进15剂,乃得深睡。

  时隔两个月,失眠再次发作,又来求原方治疗。范氏察其口苦咽干,舌红苔黄,两关尚弦,由此辨证,此乃肝火旺而魂不入舍,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火5剂而愈。盖同为失眠,缘由有别。

  像上案夫妇二人同病而异治,那么同一人前后两次患病相同,治疗是否就一样了呢?本案就给出答案——照样需要再次辨证。患者第一次失眠,投以血府逐瘀汤治愈。二个月后失眠复发,“又来求原方医治”,范氏认为“虽同为失眠,但缘由有别”,改投龙胆泻肝汤而愈,显示同病异治原则的光辉。

  三次胃痛三个方——某患者胃痛,饮水饮药即吐,唐步祺先生辨为胃阳不足,先以小半夏汤温胃降逆而止呕,1剂而呕止。继以理中汤温中除寒,加肉桂、香附以行气,2剂而痛止。

  约十个月后,患者胃痛复作,经详辨诊为外感风寒,与胃寒感召而致,先以麻桂各半汤祛其外感之风寒,2剂而痛减,继进理中汤、甘草干姜汤加味治之而愈。

  又一年后胃痛再次复发,与前次又有不同,辨为内伤生冷食积,大便不通,先以大黄附子汤温而下之,大便通而痛减,继以理中汤加味扶其脾胃之阳,2剂又痊愈。

  本案同一患者,3次发作同一病症胃痛,唐氏并未简单地统以胃寒论治,而是详细辨证,察其同中之异,方随证转,分别投以不同方药,均获良效,充分说明同病异治的重要性,提示我们辨病论治不要偏执僵化。

  经验有时是一把双刃剑。医家对熟悉的病症可以运用以往有效的方药应对,疗效较为可靠,这就是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如果拘泥于经验,忽略病症的同中之异,固执而不知变通,经验又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下面举一个反面例子证明这一点。清末,山西介休县医者王某,粗通医术,兼开药房。有某妇人患胃痛,请他治之。王以活血化瘀的“失笑散”治之,服后立效。此后,凡有心胃疼痛者,一概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参半。王素嗜鸦片,某日自己觉得胃痛,亦取失笑散服之,疼痛转甚,至夜半剧痛,天亮前殒命。

  盖失笑散为活血逐瘀之药,某妇人胃痛必因瘀血凝滞,故用之立效。其他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等,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统治,岂能不出差错?王医术业不精,不知辨证,“反误了卿卿性命”。

  冬春咳嗽证不同——肖某,女,耄耋之年,冬季感受风寒而咳嗽,请南京名医谢昌仁诊治。认为风寒外束,飲内伏,处方5剂,仅服2剂即愈。余下3剂肖某视为珍药,留下备用。

  翌春三月,咳嗽又发,遂取去冬留下之药煎服,不料未见效果。又请谢医生再诊,开药3剂,服后咳止。肖某问:“去年服药咳止,今年再服为什么无效?”答曰:“病虽同属咳嗽,但时令不同,病因有异。去冬之咳感受风寒而发,咳痰清稀,背冷怯寒,用小青龙汤加味宣肺化痰而效;今则阳春三月,感受风温,舌质较红,咽喉干燥,痰不易出,当润肺祛痰治之,以止嗽散投治获效。”

  本案两次咳嗽,固然有季节时令之异,更重要的是证候表现不同,前次咳嗽乃风寒兼有痰饮,本次则是风温兼有燥痰,用药自然有异。患者将前次咳嗽的余药留待复发时备用,想不到本次再用无效,就是因为同病咳嗽而证候不同。由此想到一句俗语,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本意是说因为字迹潦草,一个药方子辗转抄了三遍后,难免误抄而出人命。笔者引申其意,也可理解为,此次服药治好了病,下次再发同病,拿出上次的药方照抄再用,可能就要出事,原因就在于证候不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