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其它 > 肺吸虫病的病理改变 肺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肺吸虫病的病理改变 肺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2017-06-05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肺吸虫又称并殖吸虫。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

  肺吸虫病的病理改变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名并殖吸虫病,为一种称人兽共患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胸痛、咳等,因病变多发生在肺部故称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有些虫体可以在纵隔内游窜,进入心包致成心包炎。或沿纵隔血管向上到达颅底,再经颅底孔进入颅内,开始多侵犯颞叶及枕叶,主要病变为虫体穿行及暂时居留而形成互相沟通新旧不一的隧道及脓肿,在脑内多可找到虫体或虫卵,时间久后也可成为具有厚壁之脓肿,其壁也可部分钙化,有时虫体可向顶叶或底节、内囊视丘处穿行,甚而穿入侧脑室,引起种种严重症状甚或死亡。如侵入脊髓可引起截瘫,虫体侵犯小脑者较少见。虫体偶可侵入到眼眶内致成视力及眼球运动失常。

  肺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肺吸虫囊蚴当被吞食后,约30~60分钟即在上段小肠内经胆汁等消化液的作用而脱囊,脱囊后尾蚴穿过肠壁到达腹腔,在腹腔内幼虫先钻入腹壁肌肉内,稍稍发育,约一周后再逸出到腹腔内。可暂时侵入肝脏或穿透横膈到达胸腔,在胸腔内生活数日至十几日后侵入肺实质,并在肺内定居发育,约经60~80天后即成熟排卵。

  虫体虽大多穿过横膈进入胸腔,但亦可继续在腹腔内窜行,侵犯肝脏、脾脏、肾脏形成囊肿。虫体亦可直接沿神经根侵入脊椎管在脊髓旁形成囊肿,破坏或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窜向下腹可侵及膀胱或沿腹股沟管到阴囊,引起精索及阴囊内病变,有的虫体可穿过腹壁肌至皮下组织,并到处游走成为游走性皮下结节。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