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介绍,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与寨卡病毒类似,黄热病病毒也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不过,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黄热病,99%的人在接种疫苗30天内即可获得有效免疫力。因此,相对于缺乏有效疫苗的寨卡病毒,黄热病病毒蔓延更易控制。
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表示,目前最值得关切的疫区是非洲的安哥拉。该国去年12月暴发黄热病疫情以来,已报告2148例黄热病疑似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641例,277人死亡。
此外,刚果(金)出现37例来自安哥拉的输入性病例,2例本土传播病例。肯尼亚报告2例输入性病例。
世卫组织认为,非洲黄热病疫情演变情况值得“密切关注”,有可能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至于此次非洲黄热病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世卫组织指出,中国发生本土传播的危险较低。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中国已报告1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中国卫生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控制蚊媒、加强监督和风险评估、强化多部门协调合作等。中国还向安哥拉派出医疗队,给当地人和中国公民接种黄热病疫苗。
广泛接种疫苗仍是防控疫情最主要的手段。世卫组织目前已联合多家国际组织,向安哥拉调配了1100万剂黄热病疫苗,支持该国正在开展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
世卫组织还建议,各国对前往疫区旅行者的疫苗接种情况应加强管控。为防止安哥拉的疫情向邻国蔓延,世卫组织已开始与纳米比亚、赞比亚合作,增强跨境监控以减少传播。目前从安哥拉去往邻国的人员都需在出境处出示黄热病疫苗接种凭证。
什么是黄热病?
黄热病(yellowfever)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该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亚洲的热带国家也有分布。黄热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病例较多。黄热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5%-20%出现临床症状,少数出现重症并死亡。
黄热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黄热病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分离到病毒。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远较重症患者为多,这些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黄热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Hemagogus)、煞蚊属(Sabethes)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
黄热病的易感者有哪些?
人类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在城市型中因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而获得免疫,故患者以儿童为多。在丛林型中则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强化口岸检疫和健康教育措施,来自疫区的市民朋友应在入境时及时做好健康申报,并建议在入境后采取个人防蚊措施,降低黄热病的输入风险和蚊媒类传染病的本地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随着气候变暖和蚊媒活跃期的到来,建议市民朋友及时清除居家及周边环境的蚊虫滋生地,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境外旅游或工作,应提前做好防蚊准备。
(3)保护易感人群。如需进入黄热病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9月龄以上儿童和成年人应常规接种黄热病疫苗进行免疫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