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两名妈妈都转发了一则信息:不要亲吻孩子……换种爱的方式吧。内容为:家里有宝贝的注意了,新的一轮病毒感染来了,疱疹性咽峡炎,得了以后高烧40℃都不退,嘴里全是疱疹,疼得无法进食。医生警告家人,不要亲吻孩子,孩子的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看到这个消息把我吓坏了,因为孩子才刚满一岁,特别担心她被传染,我也告诉老人别再亲吻孩子了。”初为人母的小陈说。
专家说,每年在手足口病到达发病期的时候,疱疹性咽峡炎也随之而来,几乎年年如此,并不存在新一轮病毒感染这一说。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有别于手足口病,并不是法定监控的传染病,除了传染科外,急诊、内科都接受此类患儿。考虑到儿童很可能是被成人身上的病毒传染,专家称不要亲吻孩子是正确的,同时,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像儿童使用的奶嘴等口水所能接触到的器具都应当经常消毒。
近期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
近期是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来医院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专家提醒广大儿童家长说,疱疹性咽峡炎其实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这种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请家有患儿的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据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是感染性疾病,患儿大多表现为急性发热、喉咙痛,早期伴有流涕症状,与一般感冒表现类似,但临床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口腔粘膜有米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专家说,在感染科门诊,平均每天有七八十名患儿,其中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大约占10%左右,但在内科等门诊也有此类患儿就诊,总体来看,目前正处于3~8月份的季节性高发期。
大多病症类似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症状多表现为起病急,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
患儿症状表现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于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发病两天内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
孩子突发高烧,不少家长以为是感冒,结果耽误了孩子的治疗。“这种病,近95%是病毒引起的。起病急,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要迅速送往医院。”李志光说,如果早点发现、对症下药,患儿能较快康复。治疗的原则就是抗病毒治疗,吃抗生素无效。
淡盐水漱口可减轻不适
专家提醒,现在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但这是一个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在一周左右就好了,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因为起病非常急,患儿常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咽部充血,严重者还会呕吐,尤其在疱疹破溃成小溃疡后,孩子会觉得非常难受。李志光向记者介绍了减轻不适的几种方法。
1、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
2、口服维生素C及B等。
3、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由于其发病症状和手足口病相似,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那么,如何把两者区分开呢?
专家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预防要注意卫生少到公共场所
另外,专家也特别指出,与手足口病有一定比例会转成重症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为三四天,大多数人在患病7日内症状会逐渐消失,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患儿可服用清热解毒药品,还可以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当下正是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儿童应该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呢?专家结合经验告诉大家,小孩子平时要勤洗手,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同时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家长也要注意个人的卫生,尤其是与小孩子有亲密接触的时候。其次,尽量远离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如发现孩子有头痛、休克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
点击查看更多疱疹性咽峡炎相关疾病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