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依姆说,以为伤口不是带有铁锈或较脏物件弄伤的就没事。随后几天症状开始出现,孙依姆感到吞咽不顺,并逐步出现张口困难、颈背部痉挛僵硬,伴有呼吸急促等症状。
几天之后,孙依姆连吃饭都吞不下去,这才感到病情的严重性,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孙依姆被确诊为破伤风,并且在右手掌侧伤口里还发现大约半厘米的树枝残留物。
该院急诊科主任说,孙依姆的病情比较严重,目前无法进食,随时准备做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辅助治疗。
主任提醒市民,受到外伤时,特别是有铁锈或比较脏的物件造成的皮肤损伤,并有伤口小、伤道深、里面大的特点,很容易造成厌氧菌感染,要及时清洁伤口,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
主任说,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破伤风的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患者有痉笑面容、吞咽困难、颈强直、角弓反张、腹肌强直及四肢僵硬等临床表现,较重的病例常同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如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
破伤风防治的三大误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
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
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
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
发生外伤,正确处理两大关键
1、止血。一般小伤口通过压迫即可止血,只要用棉球或纱布(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也可)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即可。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手指外伤,应该用手压迫受伤指根部止血,也可以用橡皮条扎住指根部,并尽快去医院。
谨记:要记录扎住指根的时间,一小时要放松一次,长时间扎得过紧会使手指缺血甚至坏死。在手外科,由于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而导致手部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截指的病例不在少数。
2、防止伤口感染。预防感染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清洁伤口。专家表示,在控制活跃性出血的条件下,应当用蒸馏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把伤口中的污染物冲掉,也可减少污染的微生物。没有条件的话也可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尽量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伤口裂开、皮下组织暴露很容易发生微生物污染及繁殖,最终致伤口感染化脓。因此,闭合伤口也是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越早闭合伤口,感染的机会越少。若伤口大或有异物扎入,应去医院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专家说。
需要提醒的是,手外伤后,每个人的皮肤愈合周期都差不多,一周左右即可愈合。但若伤口感染后,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出现溃烂。如果伤口超过7天仍有红肿刺痛等症状,不见好转,就要考虑伤口是否已被病原菌感染,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手外伤处理的几个误区
手部常常会被一些利器等刺伤或割伤,此时处理伤口是刻不容缓的,但许多人常会陷入伤口处理的误区中——
误区1: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
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2: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 ×
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3:出血时,立即用止血粉止血 ×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给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不流血为止。
误区4: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
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可按医嘱3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5: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用手撕去 ×
其实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