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使用,乙肝感染率会逐年下降,而丙肝可能成为继乙肝之后,又一个导致肝硬化、肝癌的祸首。近年来丙肝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已引起社会关注,丙型肝炎是第二大病毒性肝炎,目前全世界约有1.7亿人感染丙肝病毒。我国已有丙肝患者近4000万,而且还在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还没有疫苗能有效预防丙肝。不过,只要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大多数丙肝患者可以治愈。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与艾滋病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经血液、血制品传播。此途径是上世纪90年代前感染丙肝的主要途径。1993年始,由于对献血员的严格筛查,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经血液透析传播。三是经静脉吸毒传播。四是经性传播。五是母婴传播。怀孕的丙肝患者可以将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六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种传播是目前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使用非一次性的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严格的牙科器械和内镜,针灸、拔牙、文身、穿耳孔,共用剃须刀、牙刷等都可能传播丙肝。对于涉及上述传播途径的人群,尤其是1991年以前有过输血史的人群,建议到专科医院做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急性期丙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有乏力、厌食症状,可有黄疸、肝功异常等临床症状。慢性期患者一般少有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是在健康体检和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丙型肝炎潜伏期一般是2周到6个月。感染丙肝后在6个月内痊愈的为急性丙肝,病程超过6个月的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静脉吸毒者、职业献血员、HIV感染者、性乱者、接受血液透析者、职业暴露人员等是丙肝的高危人群。
专家介绍说,近年来丙肝发病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丙肝的发病率约4%左右。就医院近年来收治的丙肝患者来看,目前丙肝就诊率较低,原因是人们对丙肝的认识不足,通常人们认为肝功正常就不用治疗,其实只要是丙肝病毒阳性,就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才能阻止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丙肝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如发展为肝硬化晚期,就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治疗丙肝治疗药物主要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丙肝患者如果进行系统正规的抗病毒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治愈。
对于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饮酒及劳累,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方面,注意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蛋白质,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以防止脂肪肝发生。
未患病者平时要尽量减少输血,避免不良嗜好,不共用注射器及针头,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刷,避免使用消毒不严的牙科器械和内镜,在针灸、文身、穿耳孔时要注意严格消毒。
丙肝的高危人群:
1、静脉毒瘾者:常会因为共用不洁注射器而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在一些地区和特定人群中有很高的风险。
2、与丙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中夫妻、子女、父母之一有丙肝,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但与乙肝一样,一般同事间的接触,使用公用电话、卫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共用餐具和水杯等,并不算密切接触,不会传播丙肝。
3、妈妈是丙肝的婴幼儿:可能在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也可能在产后通过哺乳及其他密切接触等传给孩子。
4、与丙肝感染者有过性行为的人:如丙肝感染者的同性恋及异性恋人,妓女、嫖客、同性恋等性混乱者均存在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通过这一途径感染的人数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值得重视。
5、输过血及血液制品的人:特别是1996年之前有过输血史者更是高危人群。在那个时期反复献血或有单采血浆的历史(把血浆采走而把红血球再输回体内)者因为污染机会较多也比较危险。其他人群如因血液病多次使用血制品的人。
6、接受脏器移植者:可因为器官移植的供体、骨髓中有丙肝病毒感染,或术中大量输血而造成感染。
7、血液透析者:反复接触血液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8、其他人群:有过在消毒不严的场所进行过牙科手术、肌肉或经脉注射、针灸、耳朵打孔、纹身美容、修脚等的人,有过意外刺伤的医护人员。
春季养肝护肝掌握要诀
多饮水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少饮酒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必伤肝。
饮食得当
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适度运动
早起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由于冬天运动比较少,身体的多项机能还在“冬眠”,因此春天运动要“慢”,更适合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舒缓运动。
保证睡眠
要拥有健康的肝脏,睡眠是必须保证的。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点击查看更多丙肝相关疾病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