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乙肝 > 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肝癌 防肝癌要及时治乙肝

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肝癌 防肝癌要及时治乙肝

2015-02-04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我们所说的一般指原发性肝癌,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是影响居民生命的第三大杀手。根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是由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演变而来的。因此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都要小心防肝癌。

  临床上,肝癌患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可见肝炎与肝癌关系极为密切。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慢性肝炎还可不经过肝硬变阶段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

  医学统计表明,我国原发性肝癌90%以上都是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也就是说,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认真回顾一下原发性肝癌的病史,我们不难发现,近一半患者都是所谓的“健康病毒携带者”,这类患者最明显的特征是:

  一、化验检查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肝功能基本正常;

  二、发现肝癌前病情隐匿,无明显症状,甚至没有肝区不适等任何征兆。

  但并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的人都会发展成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大概有10%~20%有可能转变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中大概又有10%~20%会转变为肝硬化,肝硬化病人中又有10%~20%可能发展成肝癌。这一表现给医患双方都敲了一个警钟,乙肝患者一定要及时规范治疗,否则距离肝癌可能只是一步之遥!只有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才能有效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癌。否则,听之任之,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复制、炎症促使的纤维化病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向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如何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癌

  1、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一般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专家说,像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这类高危人群至少应每半年做一次体检;一般轻症病人及年轻患者3个月检查一次;病情较重或肝硬化活动期患者1~2个月复查一次。随访时要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指标、B超、AFP等,还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机会。据统计,小肝癌(直径小于3厘米)患者临床治愈的机会约80%。因此,定期复查,早期发现是治疗肝癌的关键。

  2、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也是防止肝癌的重要方面。乙型肝炎病人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进行适当的身心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不吃霉变食物,饮食清淡并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这样有助于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3、慎用药物。尤其是不要盲目用点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4、忌酒。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有比较明确的肝毒性,但凡含有酒精的饮料一律不能饮用(包括葡萄酒)。饮酒后酒在肠胃道内很快被吸收,约90%以上的酒精成份(乙醇)在肝脏内代谢,而乙醇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会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乙醇的毒性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及解毒功能,引起严重肝损伤和酒精性肝硬化。因而对于肝病病人来说,禁酒是自我疗养的基本要求。

  5、注意饮食,加强营养。许多慢性肝病病人有消化系统的疾患,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差,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为提高肝病病人对营养素的利用率,烹调上也要注意。做荤菜时尽可能采用急火快炒,蔬菜则要先洗后切,同样要急火快炒。肝病病人宜吃焖饭。煮稀饭加碱的做法要避免,还要少吃油炸食品,因为长期多量吃油炸食品容易患癌症。发霉食品,切忌食用。动、植物油有哈喇味后不宜食用,这些食品都能促发癌症。

  6、合理作息。慢性肝炎病人必需保证天天得到充分的休息,但也不能一味地休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一些活动。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熬夜也不行,每晚除保证7—8小时睡眠外,中午最好能午休半小时。此外,长期用眼,常会影响肝功变化,因而要消除眼睛疲劳,可以通过交叉工作法达到积极休息。

  通过了解我们已经知道了乙肝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所以乙肝患者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尤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要认为自己肝功能正常就不当回事。一定要定期的去医院检查,预防肝癌来临。

  乙肝初期的发病症状主要有这些,如下:

  1、全身症状

  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遭症状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

  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如粜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如果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提示肝硬化。

  6、肝外表现

  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退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