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大多为发病期患者。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染。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1.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发病有季节性,一般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中旬,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但呼吸道症状轻。部分体弱者和老年人得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每年冬季可出现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易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传播和发病。
2.普通感冒。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大,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
3.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部分青少年亦可感染发病。潜伏期1~7日,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四肢与躯干可出现淤点、淤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危及生命。
4.流行性腮腺炎。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其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好发于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肿胀、发热、不化脓、易传染为特征。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4~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两季多见。本病可并发睾丸炎、重型脑炎及心肌病。
5.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播迅速。早春季节为麻疹好发季节。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易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部分青壮年亦可感染发病。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最长可达21天。患病初期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和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4天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于耳后发际,自上而下迅速发展到面颈、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至手心、足底。3~5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愈。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整个病程约10~14天。病重者呼吸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6.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关节痛、脑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好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死产或发生畸形。感染主要对象为5~9岁儿童。
7.水痘。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极少数病人可出现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传播,还可通过输入血液传播或经过胎盘传播,儿童、小学生极易感染发病,且常会在幼儿园、小学中出现暴发。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病人从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8.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部分病例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该病通过呼吸道传播,冬季和早春季节好发。发病年龄主要在2~10岁儿童。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
3.多喝水。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防寒保暖,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8.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实习编辑:罗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