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为携带疟原虫的几种蚊子拼接了一种基因。拼接的基因是无害的,可让蚊子丧失携带疟原虫的能力,并且经代代相传,成为这几种蚊子的固有基因。
帝国学院的安德烈亚·克里桑蒂博士说,“现在我们有能力利用几种特异性基因改变蚊子,使之丧失传播疟疾的能力。我们预计6年之内能培育出一只发育稳定、安全无害并且不能传播疟疾的蚊子。”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亿人患疟疾,其中270万人死亡,至少有100万是儿童。患有疟疾的病人发病时伴有阵发性高烧,肌肉僵直,全身颤抖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一种微小的疟原虫引起的,雌性按蚊吸血时就把这种寄生虫传染给人类。
疟原虫寄居在人类的肝脏内,侵害肝细胞,转变成孢子并大量增生后再进入血液中。在血液中,孢子袭击并破坏血红细胞。
伦敦帝国学院的这项研究历时15年。其中最大的难题之一是蚊子新排出的卵瞬间就变硬,不可能向卵内植入新的基因。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减缓蚊卵变硬的化合物之后,这项工作才有了突破性进展。克里桑蒂博士介绍了利用转基因蚊子控制疟疾的几种途径:“改变蚊子的基因,不让能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寄居;改变蚊子的行为,让蚊子叮其他动物不叮人;培育雄性不育的蚊子以大规模减少蚊子总量。”这种技术在控制其他有害昆虫方面显示了自己的价值。向自然界释放经基因改造而产生的雄性不育螺旋锥蝇之后,在北美及中美洲消灭了螺旋锥蝇。
直到现在,预防疟疾的最有效的措施仍是消除蚊子的孳生地。尽管这种措施很有效,但疟疾仍然在撒哈拉大沙漠周边地区的非洲流行。在中美洲、南美洲的北部及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疟疾也是经常发生的。
(实习编辑:万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