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人的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43%~1%。因此近年来,丙肝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丙肝多由输血、不洁注射、器官移植等途径感染,其危害性在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远高于乙肝。目前对于基因1型丙肝的治疗,多采取长效干扰素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有效率可达到50%~70%。但该疗法存在费用较高、副作用较大、需要长期注射等缺点。可喜的是,抗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小分子化合物的研发让病人看到希望。
这类小分子化合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剂、聚合酶抑制剂等不同种类,通过干扰病毒的核酸复制和蛋白加工来发挥作用。这类药为口服药,2011年欧美上市了第一代,需要同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合用,提高了抗1型丙肝病毒作用;2013年在美国上市了第二代,可直接抗基因2、3型丙肝病毒,可不用干扰素,控制率达80%~90%,副作用也更轻。目前涉及这类新药研发的企业包括强生、吉利德、百时美施贵宝、默克、默沙东等,预计在一两年内还会有更多新药获批。
丙肝新药研发的目标,一是抗病毒效果更好,5~10年内有望接近100%的控制率;二是无需使用干扰素,副作用更小,免除注射;三是让总疗程更短,由半年到一年缩短到3~6个月。目前唯一的问题是价格较贵,在美国一个疗程要几万到几十万美元。此类药物有望近两年在国内上市,希望价格能符合中国经济水平。
(实习编辑:万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