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权威消化病学杂志Gut(影响因子17.016)在线发表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酒精滥用与中毒研究所高斌教授科研团队与我国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牛俊奇教授临床团队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副主任高沿航教授为该文第一作者。
乙醛脱氢酶2(ALDH2)是人类肝脏中氧化乙醛的关键酶,当该酶因基因变异出现活性下降甚至失活时,摄入酒精后就会导致乙醛在体内的蓄积。有接近35%~45%的亚洲人存在ALDH2的酶基因缺陷,饮酒后由于乙醛堆积所致的扩血管作用而导致脸红等现象,被称之为“东方红”或“脸红综合征”。乙醛可在体内形成加合物并介导炎症反应,是目前促进肝病进展的主要损伤因素之一。同时,在前期工作中发现,长期酒精摄入可以加强小鼠体内ConA诱导的T细胞应答。然而,乙醛对于T细胞肝炎的作用及影响目前尚不清晰。
针对上述问题,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酒精滥用与中毒研究所(NIH/NIAAA)肝病实验室主任高斌教授指导并带领下,高斌教授实验室团队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临床团队开展了合作,验证了前期动物实验结果并提出了未来临床实践的价值及方向。
文章名为“AlcoholinhibitsT-cellglucosemetabolismandhepatitisinALDH2-deficientmiceandhumans:rolesofacetaldehydeandglucocorticoids”。主要发现包括:
①在体内,与野生型小鼠相比,长期酒精喂养的ALDH2-/-小鼠体内有更高的乙醛水平,但由ConA介导的T细胞肝炎肝脏损伤程度却明显减弱,同时,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均受到抑制。
②在体外研究中,乙醛可以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脾脏细胞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但不影响其mRNAs的转录。
③乙醛也可减弱PHA诱导的人类外周淋巴细胞IFN-γ的产生。通过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乙醛可以通过抑制有氧糖酵解相关信号通路干扰T细胞糖代谢。
④与野生型小鼠相比,酒精喂养的ALDH2-/-小鼠有更高水平的血浆皮质酮水平,而后者是抑制有氧糖酵解的重要因素之一。阻断酒精喂养的Aldh2-/-小鼠体内皮质酮的作用,ConA介导的T细胞肝炎程度加重。
⑤在人类研究中,与未发生ALDH2基因变异组的个体相比,ALDH2基因变异组的个体在饮酒后具有更高的血清皮质酮及皮质醇水平。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酒精性肝病的机制及特征,同时对其临床实践具有良好的启示和未来应用价值:ALDH2基因缺陷可以导致酒精摄入后体内乙醛及糖皮质激素水平增加,从而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长期机体免疫抑制值得临床医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