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倍博特)包括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降压活性成份,这两种成份在控制血压方面作用机制互补: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那么,倍博特的药代动力学是什么?
线性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都呈线性药代动力学。
氨氯地平
吸收
单剂口服治疗剂量的氨氯地平后,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在6-12小时内达峰。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4-80%。食物不影响氨氯地平的生物利用度。
分布
分布容积约为21L/kg。氨氯地平的体外研究表明,约97.5%的循环药物与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蛋白结合。
生物转化
氨氯地平在肝中广泛(约90%)代谢为无活性的物质。
排泄
氨氯地平按两相方式从血浆中消除,末端消除半衰期约为30-50小时。连续服用7-8天后,达到稳态血浆浓度。10%的氨氯地平原型和60%的氨氯地平代谢物经尿液排泄。
缬沙坦
吸收
单剂口服缬沙坦后,吸收迅速,但吸收量在较大范围内波动。缬沙坦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范围为23±7)。在研究剂量范围内,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每日1次口服时,缬沙坦几乎没有蓄积。男性和女性的血药浓度相似。
食物使缬沙坦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减少48%,Cmax降低59%。但是,从给药后8小时起,进食和空腹状态下的血药浓度相似。AUC和Cmax降低,不会导致治疗作用出现临床显著性降低,因此,可以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缬沙坦。
分布
缬沙坦与血清蛋白的高度结合率(94-97%),主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在1周内达稳态。稳态分布容积约为17升。与肝血流量(约为30L/小时)相比,血浆清除率相对较低(约为2L/小时)。
消除
缬沙坦呈多指数衰减动力学(初期,α半衰期[1小时;终末,β半衰期约为9小时)。
吸收的缬沙坦主要以原型排泄,约70%经粪便排泄,30%经尿液排泄。
缬沙坦/氨氯地平
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后,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分别在3和6-8小时内达峰。本品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与单独服用缬沙坦片和氨氯地平片时的生物利用度相当。
方舟健客小编温馨提醒:使用倍博特的朋友一定要正确用药,遵照医嘱,尽量避免副作用带来的危害。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方舟健客专家。热线电话400-086-5111。
(实习编辑:叶思敏)
上一篇:倍博特受什么活性物质影响? 下一篇:倍博特的说明书详细吗?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倍博特)+脑心通胶囊市场价:会员价:¥